作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,我國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,建筑平均壽命僅25年至30年,許多建筑并非因質量問題而拆除。造成“短命建筑”的原因究竟是怎樣的?
4年前為迎廣州亞運會,耗資8億元打造西關最大的廣場;4年后,因地鐵8號線施工,廣場又被拆了一半。媒體質疑廣州陳家祠廣場成了“短命建筑”。有關部門回應,“沒有造成浪費,還省了錢,加快了地鐵建設。”
到底是否造成浪費,以及浪費多少,這件事恐怕只有決策者心里有數,但廣場僅存4年即被拆,“短命建筑”的事實卻無法否認。
作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,我國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,建筑平均壽命僅25年至30年,許多建筑并非因質量問題而拆除。投資2.5億元興建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建成18年被拆除;建成僅9年的海南“千年塔”淪為“短命塔”……造成“短命建筑”的原因,主要有城市建設上的急功近利,重速度、輕質量;對政績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;以及開發(fā)商過于追求商業(yè)利益,造成大量不該拆的房屋被拆除。
對于隨意拆除可正常使用建筑物的行為,政府部門要進行嚴格限制和規(guī)范,做到權責統(tǒng)一,對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決策終身追究制,對官員決策失誤、虛假工程和劣質工程導致的浪費社會財富的行為,要運用法律手段嚴肅追究,對上級監(jiān)督不到位、審批驗收不嚴格等行為,也要一查到底,嚴肅問責。
更多資訊閱讀請關注東方華美辦公裝修